我對今代Mazda2是充滿期待的,原因有二。 一,上代輸港的第三代Mazda2 1.5 5前速棍波版是非常好玩的日本小車。 |
|
2008年,我還在《人車誌》(Car and Driver)工作,當知道香港代理剛進口Mazda 1.5棍波版,大夥兒仆倒去試車,我很清楚記得駕著豐田Echo 1.3 5前速棍波版的編輯部同事,被我和代理人員的Mazda 1.5 5前速棍波版放到老遠,那位同事駕駛技術不俗的,彼此已很熟悉該段試車的山路,理應不會遙遙墮後。輸,好可能與車子馬力有關(100匹 vs 85匹),也可能是第三代Mazda2的操彎路表現實在太好,平衡敏捷,好易令人愈揸愈順,輕易發揮其極限。即使與Mazda2交手幾十分鐘,已能充份信任這小車子,相信它能爽快地走過勺鑽的連續S窄彎。坦白說,它所配的1.5公升直四引擎和5前速手動波箱都是普通貨色,但與底盤結合起來,已好玩到難以忘記。 那次試車時的車身動態、軚感和路訊,我大概仍記得七、八成,感覺就似揸住部「前輪驅動的MX-5」。上文提及的那位舊同事,去年終於在易手巿場找到部與當日試車顏色一模一樣的易手盤,還經常在其facebook page大讚呢。 上代咁好玩,今代無理由差吧! |
|
二,今代Mazda2贏得2014-2015日本年度最佳汽車,雖則這類年度汽車頒獎或多或少存在商業利益,但仍有相當參考價值。 |
|
懸吊式引擎鞍座,內藏直徑特大的杯士,有效抑減引擎低轉速時的震盪 |
|
好,今次輸港的Mazda2配1.3公升直四自然吸氣引擎,最大馬力92匹/6000rpm,峰值扭力12.3kgm/4000rpm,而非上代輸港前期型的1.5公升直四引擎。值得留意,波箱屬扭力轉換器(torque converter)形式,非無段變速(CVT)自動,並設6前速加減波。印象中,日本車壇好似未曾有過容積如此細少,但配6前速自動波箱的小車,Mazda2 1.3開先河。 |
|
1.3公升引擎配6前速扭力轉換器型波箱,開日本小車史之先 |
|
其實,新Mazda2必須有個像當前的6前速波箱,再不可能配CVT波箱,畢竟Mazda2所走的路線,不是豐田Ratics或本田Jazz那種靠空間食糊的小車,只求有個慳油自動波箱,再設幾個段落讓你推推拉拉即可。Mazda2屬於有玩味的小車,提到「玩」字,引擎動力不一定要大,但加速反應一定要緊湊,尤其在彎路,要有個相對地緊密的二、三、四波組合,讓用家好好地運用引擎扭力帶,睇睇Mazda2波箱波段設定,最終傳動比為4.06、1波為3.529、2波為2.025、3波為1.348、4波剛好1:1、5波0.742、6波為0.594。 |
|
SPORT模式D波狀態下,波箱會待引擎轉速升至3000rpm才跳高一個波段 |
|
Mazda2 1.3的6速自動波設有SPORT運作模式,我先在非啟動SPORT模式下,由九龍灣德福經龍翔道、獅隧至沙田第一城,引擎轉速約介乎1500rpm至2000rpm,車速平均70km/h左右,波箱以5波行車,波箱對油門反應不算敏感,那一段路,我刻意揸得陰柔,在獅隧以70km/h行車,行車隔音(地台、車門及車門玻璃)效果不俗,算得上靜。不過,由沙田第一城至廣福邨那一段高速行車路段(92km/h起),未知是否與當時風速大有關,兩邊側鏡產生的風噪頗明顯。 |
|
總結是次試車,平均耗油介乎5.5L/100km至8.9L/100km 想在山路有更佳整體表現,記得關掉循跡控制系統 |
|
進入山路路段,推去SPORT模式,關掉TCS,以手動模式轉波,大腳油加速,由四拖三、三轉二反應幾爽幾快;二轉三反應不俗,但三轉四的敏捷度只屬一般。這部樣板車只累積行駛了約420km,引擎在3000rpm起的聲浪明顯地較2000rpm高,刺耳乾澀嗎?未至於,始終1300c.c.級數自然吸氣引擎要靠推谷轉數榨取動力,有用過小車的,一定明白,不能太苛求。事實上,在山路快揸Mazda2,你都懶得理引擎好聲與否,因為注意力已不自覺集中到操控方面。 |
|
Mazda2的入彎turn-in算積極,轉向比例清晰,如果轉向輔助力稍微調低一點,可令彎中細微修正方向時更加穩定和仔細。原裝車配備的輪胎只屬講求慳油的Yokohama系列,但已能發現前後輪有相當不俗的循跡性。 在兩個外傾的下坡手臂彎,後懸掛頗貼服和柔韌的追隨著車頭走向,前後懸的動作算幾合拍,亦因現時動力水平與底盤極限仍有相當距離,所以即使對引擎肆意逼迫,整部車的動態依然中性。Mazda2是前驅車,但快攻彎路時,實體感覺總是令你感到:整部車重量分布好平均,立即重現上代Mazda2那種如「前驅MX-5」的走彎動態與風味。如果配一台1.5公升引擎,加個5速或6速手動波箱,再配一套抓地力更好,胎肩較硬淨的輪胎,這樣的Mazda2一定更好玩。 |
|
另要一提,Mazda2的懸掛雖然力求兼顧慢車慰貼,快車夠韌淨,但懸掛這回事,始終難以左右逢緣。對此,Mazda2寧願懸掛在快車時有更快反應及支承力,若干程度上捨棄了在中、慢車速範圍(泛指65km/h以內)的緩震表現,當路經偉業街及龍翔道的混凝土路段,車身立即有明顯彈跳,再睇輪胎規格,原來已屬65厚胎……我相信上述例子只展示了Mazda2個別方面的懸掛特性,如果換過更著重舒適性或更強調操控性的輪胎,Mazda2的操控個性將會更加豐富。 |
|
今代Mazda2很著力upgrade車廂裝潢,例如中控台用了相當多的皮質物料,再配合電鍍飾件,力圖擺脫日本小車一貫的「黑色硬膠」形象。Mazda2朝這種方向發展很合理,也是必須的。因為韓國小車或日本其他對手(如鈴木Swift)在車廂裝造質素已急起直追,Mazda2務必要搞點新意思,至少第一眼要令顧客覺得車廂幾光鮮吸引。 |
|
Mazda近年都加入車廂多媒體控制系統,稱為MZD Connect,類似的設計在車壇多不勝數,簡單試用過Mazda2的MZD Connect,介面設計簡單算易用,音樂訊源一項「多嘢玩」,位處中槽的綜合式控制鍵有點寶馬i-Drive及奧迪MMI影子,無緊要,「天下文章一大抄」。這部R-Grade版更有投射式行車資訊顯示屏,有噱頭,幾得意,但有大用處嗎?又不見得。車廂坐感方面,前座一對座椅擁抱力不俗,後座頭頂與腿部伸展空間大致上代相近,配合白色主調的車廂,視覺上車廂好像空間好像比上代大了不少,落車過對面行人路回望,仍是部四米小車子。 |
|
未放平椅背時,行李艙容量為280公升 |
|
日本小車在過去10年發展,80%型號均以空間作賣點,本田Jazz/Fit、豐田Ractis、日產Cube皆如是,明嘅明嘅,空間嘅嘢,人所共求,易sell嘛,sales team包無孭鑊。唯獨鈴木Swift(在匈牙利設廠)及Mazda2成功背靠歐洲,藉歐式操控型小車概念尋找生存空間,當中本代及上代Mazda2深得英、法、德車評界讚好。 在香港,買小車的人多屬普羅大眾,向他們話Mazda2有幾好揸,幾好彎,太抽象了。分分鐘對牛彈琴,畢竟有相當數目的買家只懂執住兩個point揀車,一.Jazz最慳油;二.豐田易手價最好。假設你很清楚Mazda2係乜東東,亦都好buy呢班廣島「友仔」造小車的取向與態度,不妨向準備買新車的朋友,甚至阿邊個邊個,大聲啲同佢講句:「呢個世界仲有部好好嘅小車叫Mazda2啊!」(語氣請參考《東張西望》震撼叔)。 |
|
如果有1.5公升棍波版就好嘞! |
|
Mazda2 1.3規格
售價:$156,900(T-Grade)$166,900(R-Grade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