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 01 Jun 2018
Photos & VideoHeat Production
如果要數神級日系車,日產Skyline GT-R肯定是其中之一(當然還有NSX、Supra等),況且要留意所說的GT-R前面還掛著Skyline的名字,不是說單飛後的GT-R(R35)不夠地位,只是歷練未及前面幾位師兄,所以誠如片中所說還是掛著Skyline的GT-R最「值租」。以今次拍攝的R34 GT-R V-Spec為例,入口價已經要「一球(一百萬港元)」,或者你會說咁貴邊人有買?但是偏偏就多人搶住買,何況這部V-Spec在日本評分是接近完美的5分AA(兩個A分別代表車身和車廂都屬於完美),據車主表示自入手後,已難在市場上搵到一部如此高分的R34 V-Spec!

當然V-Spec要比普通版GT-R更「值租」,不過GT-R的特別版也非常多,以R34為例,單是1999年至2000年生產的前期型便有五款不同地區的V-Spec,分別是日版、英國版、新西蘭版、港版和新加坡版,另外還有V-Spec N1。去到2000年至2008年的後期型更有V-Spec II(分日版和新西蘭版)、V-Spec II N1、V-Spec Nür、M-Spec和M-Spec Nür,最後還有20部復刻的Nismo R34 GT-R Z-Tune。至於它們的分別,大家可以從片中搵得到,此處不贅。

但有點不得不提,就是R34 GT-R是邁向高智能化的最後一代,整體操控感仍維持機械化的初心,不似後來的R35太像一部PlayStation,R34 GT-R是介乎智能電話與撥輪電話之間的音頻式電話。另外,它亦是R33被人垢病之後承接過來的一代(到現時為此我仍然不喜歡R33),跟R32一樣擁有一副線條優美的軀殼,就如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,咁鮮明、咁出眾!

V-Spec本身已有一個有別於普通版的包圍,但車主也換上全套Nismo包圍,非但沒影響原有線條,而且看起來更富動感。
在接近三年生產期中,V-Spec共生產了4,192部,是眾多特別版中,數量最多的一款,但眼前一部卻是日本評分的5分AA超高質「筍盤」。
車底擾流板是所有特別版都有的標準裝備,另外車主也特別換上了Nismo尾喉,聲音比原裝更雄厚結實。
由R32起,所有GT-R的輪圈都很「靚仔」,這部極原裝的R34也不例外,只是車主買回來是一部寒冷地仕樣,所以仍用上雪胎。
比起R33,R34的線條的確流線很多,而且明顯的「修身」亦令它贏得大部份車迷歡心。
十分原裝的車廂,一點花痕都沒有,不過車主就換上十分好「揸手」的Nismo波棍頭,本身的原裝「波的」已收藏於尾箱內。
V-Spec或其他特別版與普通版之別,在於表板內的轉數表,0-3,000rpm的排列是較緊密。
由R34 GT-R開始引入的多功能顯示屏,尺寸只有5.8吋,但有三種不同顯示組合,可以讀取多種不同行車數據,如水溫、油溫、排氣溫度、入氣溫度、增壓器壓力、油門角度,以及唧咀噴量等。
以原裝椅來說,R34的桶椅真的非常好坐,即使過了十多年,但依然非常堅挺,承托絕對足夠,尤其左右兩邊肩位,完全可以在彎中「傍住」駕駛者,難怪極其矜貴。

一樣的RB26DETT引擎,2.6公升直六雙渦輪增壓,最大馬力280匹,最大扭力40.0kgm。以現今標準來看,的確不算好勁,閒閒地一部2公升歐洲hot-hatch都已經有接近400匹馬力,不過以當年來說,280匹的確是一個誘人數字,而且280匹只是一個字面上的數字(心水清的朋友都知至少有300匹以上),正如當時所有車的極速都是180km/h一樣,只是車廠間所遵守的一個君子協定,不過以在當時來說,280匹已經是一個神級的輸出。

誠如現今順便一部Hot-hatch都有超過GT-R(R34前)的威力,但GT-R就是GT-R,直六加雙渦輪增壓所產生出的威力就像武俠宗師一樣,延綿而順厚,再加上馬步(四驅再加V-Spec獨有的電子LSD)穩扎,令你有信心攻入每個彎角,絲毫沒有一點扭妮,話入就話入。另外,R34的原裝桶椅也是一流,以原廠標準來說,已經是超班中的超班,包身之餘,兩邊肩位的承托亦非常充足,即使面對任何大細高速彎,依然「撐住你」!


引擎:直列六汽缸,雙頂凸輪軸,24活瓣,雙渦輪增壓

排氣量:2,568cc

馬力:280PS/6,800rpm

扭力:40.0kgm/4,400rpm

傳動:6前速手波

驅動:前置引擎;四輪驅動

懸掛:多連桿(前);多連桿(後)

制動:通風碟(前);實心碟(後)

尺碼:4,660 × 1,785 × 1,360mm

軸距:2,665mm

車重:1,560k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