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試駕今代C-Class的前一日,坐過朋友剛購入的「0手」古董平治W123型(今日E-Class的前身)200房車,那是1982年出廠,接近尾期的產品。不久之後,車系就進入家傳戶曉的W124年代。 我和那朋友都是70後,在我們還是小學生的年代,平治在我們心中就是西德(當年德國未統一)最先進、最靚的汽車(當年電視廣告係咁講)。好坦白,九十年代的C-Class、E-Class,乃至進入汽車傳媒工作後面世的C與E,冇一部算得上靚。直至今代S-Class及眼前的C-Class,先令我有多望兩眼的意欲。 |
|
點樣為之靚嘅平治?我認為要典雅、高貴。咁點為之典雅、高貴?我認為車身線條要柔滑,車身骨線不宜太硬。新C-Class車尾無疑是滑不溜手,我很喜歡它的車尾,隱約帶點60年代W112轎跑車弧型玻璃的影子。 |
|
今代C-Class滿載大量來自S-Class的高科技,識辨認手寫繁體字的touch pad、電子機械直接轉向系統、自動泊車輔助系統、路標輔助系統連逆線警示。如果我將這堆先進設計向你由頭數一次,你必會悶死,建議你自已上Mercedes Benz的youtube頻道慢慢煲。 |
|
一句到尾,我覺得今代C-Class AIRMATIC氣壓懸掛系統相當厲害,厲害之處當然不是懸掛硬度強如平治DTM賽車,而且每個駕駛模式下,懸掛特性的分野都相當清晰,更令人會心微笑的是,它在Comfort模式下的懸掛反應,滿有70年代末、80年代平治中大型房車(W126 S-Class、W124 E-Class)的味道,就是懸掛行程長,淺層軟熟,深層韌挺兼回彈力豐富。 |
|
這樣的調校好嗎?我就好鍾意!測試車輛配石橋Potenza S001輪胎,前輪尺碼為225/45 R18 95Y,後輪尺碼為245/40 R18 97Y。我由銅鑼灣嘉柏停車場開車,經跑馬地駛到黃泥涌峽道的油站,這段路起伏位多,但懸掛熨平凹凸處的功力相當到家,懸掛雖然快速伸張,但工作噪音好低,反而S001輪胎的路噪較明顯(與後胎採用245寬度有一定關係),胎噪由地台近中央部份傳入車廂,實是美中不足。 |
|
也想講講Comfort模式的引擎表現,今代C 250繼續配2公升直四Turbo直噴引擎,最大馬力211匹/5500rpm,峰值扭力35.7kgm/1200-4000rpm。在我使用Comfort模式的大部份時間,引擎轉速多介乎至1400至1700rpm,它已能爽快的走完藍塘道,即使在瑪利曼中學對出的交通燈位作靜止加速,亦只需輕印油門,它已一口氣跑上與大坑道接壤的路口。純論頭段低扭,這台直四Turbo引擎絕對比得上同廠的3公升、甚至3.5公升V6自然吸氣引擎,有無中、尾段爆炸力?我懶得去理,反正千零轉已夠我環島遊。引擎在Comfort模式唯一露出馬腳之處,就是上述的低轉區域的引擎聲較為納悶和明顯,總是buuuuuuuuuu,沒法子,Turbo引擎係咁。 |
|
在此先作小結,以我愚見,Comfort模式下的C-Class動力質感及懸掛反應其實幾retro,我相信45歲以上,曾經接觸過或擁有過80年代平治的男人,一定知我講緊乜。有時候,Benz真係唔駛吓吓盡油,或喺燈位與燈位之間同其他人搏命,襟去Comfort模式,慢慢揸,輕鬆揸,一樣咁正。 |
|
是時候講講Sport同Sport Plus的整體操控表現,今代C-Class新增的電子機械直接轉向(Electromechanical Direct-Steer)系統,該系統在上述兩個模式的轉向相當準確,我尚記得上代C-Class前期型在石澳道的連串慢彎、及銳角彎的轉向總是稍慢和模糊。當然,駕駛者在摸熟轉向節奏後,自行在扭軚的timimg上遷就。不過,要這樣的配合,當然唔過癮。 |
|
今次我再跑石澳道,發現新C-Class的轉向反應爽得多,準確地也大有進步。在混凝土牆的狹窄路段快開,終於可以用軚盤作較微細的修正,純粹論轉向準確度,新C-Class拍得住今代寶馬3系。不過,軚感始終偏弱,這種調校設定的取向,就似二十多年前的本田,軚感弱但轉向準,優點當然是有助減低駕駛者疲累,但缺點是欠缺投入感,未夠好玩。 |
|
C 250配7前速自動波箱,整體而言波箱反應算敏捷,但引擎的動力轉數升降始乎比波箱更快。用德國高級行政房車的標準去評Sport Plus狀態下的C 250,它已達理想程度之上,但以講求動態表現的標準看,它還未夠Sport。真心期待平治在C-Class facelift時,更換反應更快的自動波箱(有消息指平治於明年起將9前速自動波,逐步應用至旗下車系),並且在手動轉波模式時,給予更大自由度,例如可以長時間讓用家維持在某一個波段而不會跳高波,以方便榨取動力。 |
|
車身動態反應比上代輕盈多了,我不想例牌行貨式說,「因為今代底盤有過半部份以鋁合金製造,輕了100kg所致」。不過,C-Class在連串S彎時及落斜銳角彎的車身回中反應,確實比上代爽快,能夠與寶馬3系及奧迪A4看齊,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,轉用更輕巧的車門是有助加快車體左右往復。你就這樣簡單的想想,轉向系統、車體回中速度都變快,而且又成功搣甩100kg肥肉,三方面結合起來,一定有睇頭。 |
|
新C-Class車長比上代多95mm至4686mm,軸距增加80mm至2840mm,車身闊度也多了40mm至1810mm。有兩點值得講,首先,中控台與接壤中槽的弧形彎位雖然賣相不俗,但對體型較高或身形闊橫的乘客,上述的弧形彎位可能頂到右大腿或膝蓋,因而令前座乘客不自覺將座椅移後,變相佔用後座腿部空間。不過,前座椅背部外殼已採用弧形設計幫手「偷位」,所以後座腿部舒張空間尚算寬裕。 |
|
另外,供測試的C 250 AMG Edition,後座椅背可完全向前放平,即時將車廂與行李廂空間打通,擺mountain bike又好,放乜都好,空間機動性即時被大大提高,畢竟買房車或旅行車的家庭,經常在作出最後決定前,糾纏於新車的車型及置物空間。本港代理有此決定,令家庭成員的正反雙方更易讓步妥協。 |
|
很多人不自覺以寶馬3系的標準,去評價C-Class,誠然,這樣的想法自有其理由,畢竟兩者是實力及檔次最接近的對手。事實上,平治在上兩代C-Class亦有意無意地在操控表現上,試圖與寶馬3系拉近。不過,今代3系偏偏又想搞好乘坐質素,是否向平治「學習」就見仁見智。從兩個車系近幾代的timeline,你可以見到平治與寶馬,經常在「操控」與「乘坐質素」的天秤上,改變法碼的擺放點。所以,如果你仍抱住:3系操控一定無敵,但始終不及C-Class舒服;又或C-Class始終唔好揸,3系唔好坐,唔軟熟。老友,你隨時好易入錯貨。 |
|
我的結論是,要坐得舒服,必㨂C-Class,想揸得爽快,C-Class與3系都是錯不了之選,你自問極度迷戀高水平後驅房車的操控表現,咁我會建議你催眠自己,當C-Class從沒在車壇出現過。 |
|
Mercedes Benz C 250 AMG Edition規格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