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MenClub John Chan  圖:MenClub
POSTED ON 09 Jan 2015

歐洲在二次大戰後有所謂四大人民汽車,當中包括早於二次大戰前已面世,或處於構思階段的福士(Volkswagen)Type 1/“Beetle”、快意(Fiat)第一代500“Topolino”及雪鐵龍(Citroen)2CV,另有五十年代末才面世,來自英國的MINI。

呢啲都係陳年史話,唔知無蝕底,知仲嫌你老餅。

[Youtube]http://youtu.be/VjrZ87mv7wM[/Youtube]

快意500自2007年(即現時發售的)失驚無神咸魚翻生以來,深得全球多個汽車巿場歡迎,就連小車巿場一向只作陪襯角色的北美地區,新世代500的曝光率都相當高,就連荷里活電影反斗車王《Cars》都有一個小角Luigi,Luigi正就是第二代快意500(1957至1975)。

第三代快意500大熱,自然有車迷想追源溯本,「搵番部嚟玩吓過吓癮」。

這部500的車主Dickens,一直有到英國購買老爺車的經驗。據他所講,最初只是隨意在網上尋找英國的老爺車agent,偶然機會認識了一位專營50至70年代末老爺車的經紀,例如凱旋(Triumph)的開篷跑車,貨色及定價都很大路,車盤質素雖未達「展覽級」,但勝在車身、底盤企理冇生銹,引擎精神。Dickens坦言自己花心,只求一嘗快意500的有趣之處,暗示「無需對人世」,見合用即購入運返本港。

500L屬第二代500的後期設計,車長不足三米,有四個座位,一如第一代500,沿用後置引擎,後輪驅動佈局。冬天坐後座,背脊會有少許暖笠笠。車頭空間乃油缸位置,旁邊可放置簡單的換胎工具,尚有少許空間放雜物。

L代表Lusso(即英語中的Luxury)。所謂Luxury,不過是相對現代化的車廂設計,例如中控台,中槽波棍台前方有簡單的小型雜物盤,絕對不能以今日香港人常用的「豪」去理解。

Dickens這部500L版,剛剛誕生在第二代500停產前最後一次小轉款。翻看第二代500歷史,1972年,快意車廠推出了名為500R的最後版本,R代表Rinnovata(即英語中renewed),500R配594c.c.雙汽缸引擎,最大馬力23匹,而最有用的,就是轉用同步嚙(Synchromesh)波箱,用家轉低波無需再做雙離合器(double clutch)。

MenClub獲Dickens慷慨支持,借出這部1971年的500L,讓我們在九龍塘一帶試駕。波檔閘採用H Pattern佈局,一波起步震動較大,離合器摩擦點達某個水平,會輕輕聽到一吓沉實的響聲,車子徐徐加速。一波「短氣」力大,二波行程明顯較長,在九龍塘一帶慢揸已夠用,駛出窩打老道及太子道東,轉上三、四波,踩大油,車速可以有60km/h至70km/h,試想像,突然時光倒流,回到40年前的香港,這樣的意大利小車子,加速反應一啲都唔失禮。

這部500L有個俗稱「罐頭頂」的canvas top軟篷,在秋涼日子揸出街的確幾瀟灑,就算突然有驟雨,只要停埋一邊,幾下動作就能拉起軟篷。不過,Dickens話只會在乾爽涼快或有充份陽光的日子揸500L,始終那些年的意大利車身防銹程度「麻麻dee」,有必要錫住用。

後記

近期亞視不穩,實在叫70後的日本動畫迷唏噓。八十年代,亞視曾積極引入日本動畫(那時大家還不太懂區分哪些是卡通片或動畫)。當年筆者在下午放學後的傍晚時段,迷上看魯邦三世(Lupin III,台灣及內地譯作雷朋三世),見到主角魯邦所駕駛的黃色小車子,每每在「走佬」時,就會在車廂先拉起把手,車尾的引擎艙蓋除即彈起,之後就快到冇影。

當時有幾樣看不明白

1.引擎為何在車尾?

2.打開引擎艙蓋當真有助加速?抑或只係一隻定風翼?

3.點解不二字成日著迷彩衫?點解佢「波波」好似咁尖咁硬?魯邦其實係唔係馬騮?

N咁多個唔明

Fiat 500L規格

車型:雙門四座
體積:(長)2970mm x (闊 )1320mm x (高)1335mm
軸距:1840mm
跨距:(前)1121mm(後)1135mm
引擎:499c.c. 氣冷直列2汽缸頂置活瓣(OHV),後置引擎
燃油供應:化油器一個(Webber 26 IMB 4)
口徑及衝程:67.4 x 70.0mm
壓縮比:7.1:1
馬力:18匹/4600rpm
扭力:3.1kgm/3000rpm
波箱:4前速手動,後輪驅動
懸掛:(前)雙搖臂/橫置葉片彈簧;(後)半拖曳臂/圈型彈簧
制動:(前)鼓式;(後 )鼓式
最小回轉半徑:4.55米
極速:95-100km/h
車重:530kg
油缸容積:22公升
輪胎:125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