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MenClub John Chan  圖:互聯網
POSTED ON 12 Mar 2015

80、90後香港車迷愛以「餓o靚之Van *」稱呼的福士Van、Transporter、Kombi或Microbus(正式名稱為Type 2,Type 1,即大家熟悉的元祖甲蟲Beetle),今年面世65周年,一如以往,全球各地的Type 2車迷會,都會在每隔5年及10年有重大慶祝活動。

總計五代(由Type 1至Type 5),已累積生產了1100萬部

Type 2其實與Type 1有密切關係,Type 2的設計意念最初並非來自福士,而是一位荷蘭汽車進口商Ben Pon,他當時在福士廠房見到設有平板載貨斗的小貨車,立即用筆及記事簿,以甲蟲為基礎,構思首部福士Van,即後來的Type 2。

左為四十年代末在福士廠房內使用的平板小貨車

Type 2的歷史由一本記事簿和一支筆開始

圖為福士禾夫斯堡(Wolfsburg)「總壇」,時至今日仍可在禾夫斯堡球會球場遙望到

與甲蟲(Type 1)共用生產線

有別於Type 1的私家車底盤,Type 2雖然都採用Type 1的後置引擎佈局及後軸設計,但已採用貨車常見的陣式底盤(ladder frame),以應付較大載量。初期所配的引擎只有1.1公升,最大馬力只得24.5匹/3300rpm,但50年代初對汽車加速性能及極速的要求著實不高,只求頭段有強大起動力。1950年面世的T1可以載8位乘客(連司機),移走中後排座椅後,亦可騰出空間,放置重達750kg的貨物。這種規格在當年來講已相當了不起。

Type 1在1950年3月8日,在福士總壇禾夫斯堡(Wolfsburg)一號生產線面世,當時每日廠量只有10部咁大把,不過,二次大戰後對高載量的小型汽車需求激增,截至1950年底,Type 1已生產了8001部,應用範圍包括農業、工業、商業,以至醫院都有採用。短短4年,生產量已衝破10萬部,當時的Type 2車型已增至30款,以配合不同類型行業或用家需求,與此同時,每日生產量亦增至80部,不過,禾夫斯堡生產線的產能經已見頂,1956年,Type 2生產線遷至漢諾威(Hannover)附近的Hannover-Stöcken。

二次大戰後,西方國家百廢待興,對低耗油、易維修、高載量小貨車的需求殷切,Type 2的百搭姿態,立即爆紅,各行各業都Like

淨係識食,推車啦!

無論是六、七十年代的歐洲或香港兩地的遊客區,福士Type 2的蹤影都隨處可見

裝埋天線,可以睇電視

電動車版Type 2,純屬試驗,未曾投產

四驅版Type 2在七十年代初面世

在德國境內生產的Type 2其實有分前期型(T1,1950-1967)及後期型(T2,1967-1979),最明顯分別在於前擋風玻璃中央有一幼柱位。1970年,福士開始在墨西哥生產Type 2的T2型,以供應拉丁美洲巿場,另外,巴西亦設有Type 2生產線。由於Type 2易於維修,即使現代化的日本及歐洲產品比比皆是,巴西人仍熱愛Type 2,不過,踏入千禧年,廢排標準不斷提高,巴西政府改變環保政策,令Type 2在2006年,放棄採用接近50年的氣冷引擎,改配水冷設計,新設計更可使用汽油或酒精。不過,隨住巴西政府在2014年頭實施新政策,所有新車在出廠時需已配備ABS系統及安全氣袋,Type 2無法過渡,在2013年底宣布停產。

呢款LEGO你買咗未?

圖為最後一批Type 2,稱為56 Kombi Edition,限量600部,以紀念Type 2巴西生產線56周年

最抵死係Hi-Fi可以插SD卡播MP3,Type 2面世時卡式帶都仲未出世

睇住啊!!!!

*餓o靚之van一名,源自森美小儀在多年前有一電台節目《森美小儀餓o靚之van》,當時節目有一部橙色的福士Type 2,而餓o靚之,則來自日語橙(オレンジ)的諧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