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MenClub Simon Tse
POSTED ON 31 Jan 2020
踏入千禧年之際,日本官方再次為輕自動車改制,今次改制主要集中在放寬車身尺碼之上,令這類小車在車廂空間上得到較大寬鬆,車廠在設計時自由度會更大,買家亦得到較充裕的乘坐空間。另外,雖引擎排氣量仍維持在660cc上限(馬力繼續維持在64匹),但隨著科技的進步,即使660cc一樣可以造出驚人的扭力輸出表現(不過暫時未見)。

千禧世代(現今660cc)

1998年10月,日本運輸部門再度放寬輕自動車的車身尺碼上限:

• 長度3.4米以下、闊度1.48米以下、高度2.0米以下

• 引擎排氣量繼績維持上限660cc

• 輕自動車的的安全規格與日本普通自動車看齊

2000年,日本政府進一步規管輕自動車,今次集中在廢氣排放方面,要求輕自動車的排放標準跟普通自動車看齊,同時同年底化油器將被取締,清一色規定使用電子燃油噴注。同年10月,運輸部門將(輕自動車)高速公路上的速度上限由原來的80km/h放寬至100km/h。

2002年1月,鈴木發表了第一代Alto Lapin(上圖),該車最大賣點是採用了影響以後輕自動車發展的盒裝式設計,全車四四方方,活像一個移動盒子一樣。另外,由於該車的對像是女性駕駛者為主,所以整體設計十分kawaii,例如車名Lapin中間的「i」字便用了兔子的耳朵代替,而且車身顏色亦一律用上粉色的柔和色調。至於發展至第三代的現行新款Lapin,更多次獲得大獎,包括Good Design、年度風雲車等。
同年(2002年)4月,日產發表了第一款輕自動車-Moco(上圖),這是1999年發表Hypermini實驗車(僅生產200部)後第一部量產車型,並由鈴木代工生產(鈴木版Moco叫MR Wagon)。Moco是一部簡單不過的五門掀背小車,搭配一台三缸DOHC VVT引擎,有NA和turbo兩款。不過,該車最大賣點是後座,除了可覆摺椅背之外,還有105mm的前後移動調校,以增加(後座)乘坐和尾箱載物空間。該車最後生產了三代,並於2016年5月便正式停產。
眼見「平成ABC」的成功,有豐田在背後發功的大發於同年(2002年)6月發表了品牌第二款開篷車產品Copen(上圖),該車造型圓頭圓尾十分可愛,再加採用電摺硬頂設計,自然賣得唔錯。另外,該車在上市一年後,即出口至英國、澳洲等右軚國家,甚至連只得左軚的德國也有得賣。不過車廠在2005年也推出配1.3引擎的左軚版供應其他歐洲市場,以滿足區內車迷需要。至於後來推出的第二代(2014年),初期一口氣推出三個不同版本:Robe(S)、Xplay(S)和Cero(S),及後更於去年推出GR Sport超頂級版本。
2003年11月推出的大發Tanto(上圖),一直是車廠的銷售皇牌,經常徘徊榜首前五位置,究其原因,在於一個字,就是闊。首代Tanto的身高已達1.725米,及後發展至最新的第四代(2019年推出),身高已達1.775米,名乎其實的「高人」。除此之外,由第二代開始更改用無B柱設計,即是當前乘客位和後左邊趟門打開之後,沒有B柱阻擋,可以直入直出,方便老人家、小朋友上落之餘,更可以直接將BB車連人帶車「塞入」車廂內。
面對電動車潮流,日本車廠中最先在國內推出量產型電車產品的車廠,竟然不是三大(豐田、日產、本田),而是三菱,而且第一部量產型的日本電動車,竟是輕自動車-i-MiEV(上圖)。2009年6月推出的i-MiEV是以i的底盤開發出來,採用一具電動摩打(後置)驅動,輸出有47kW,相等於差不多64匹馬力,最高續航力只有160km,以現今電動車科技來說,當然少得可鄰,但作為日本第一部電動車來說,算可以接受。
代工生產在車廠間是常見的事,最多人熟悉的例子就是豐田86和富士BRZ,而輕自動車範疇中也見不少。舉例三菱和日產便於2011年6月組成NMKV公司,生產兩間車廠共用的產品-日產Dayz和三菱eK。同年9月,豐田和大發(其實是豐田集團成員)也宣布和大發合作,推出豐田版的輕自動車,那便是一代而終的Pixis Space(上圖),從大發Move Conte基礎演變出來的Pixis Space,造型四四方方,帶點鈴木Lapin影子,不過有點平平無奇,所以到了2017年便正式停產,由形像百變的Pixis Joy入替。
2011年9月推出市場的大發Mira e:S(上圖),本來定位是Mira車系之下的一個新成員,但隨著大發Mira於2018年正停產之後,Mira e:S便代替了它的位置,而且該車還有兩款姊妹車,分別是豐田Pixis Epoch和富士Pleo Plus。另外,該車更於同年10月贏得Good Design大獎,而且銷售成績一直十分理想,而且更一度將本田銷量王N-Box擠下首位。
つづく